欢迎到 - 宁波内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!

xbf@zgnjq.com

13566010002

Banner

联系我们

热线电话:0574-87295166
邮箱:njq@zgnjq.com
地址:宁波市海曙区蓝天路前丰街100号-1

内家新闻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内家新闻 > 内容
内家拳传承附会辩征
编辑:宁波内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   时间:2022-08-24

内家拳是宁波的地方拳种,浙东学派创始人黄宗羲所著《王征南墓志铭》首提“内家”之名,清代张潮辑《昭代丛书》,收录有黄宗羲之子、王征南之徒黄百家《内家拳法》。中国武术协会康戈武先生《中国武术实用大全》(2014年):明清间的“内家拳”,仅是宁波一带流行的地方拳种。明清时期内家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非常之大,它的若干技法影响了后世武术的发展。但到清末民初,浙东内家拳因其秘传、断传等原因,对社会影响已十分有限。

而此时,中国武林出现了奇特的现象,一是各门各派的拳种都喜欢攀附僧道仙怪创始之说,如少林拳系天竺僧人达摩所创一说名满寰宇,而太极、形意、八卦等内家拳派是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一说也盛极一时。这些攀附之说,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先生以《少林武当考》一书,撕扯下附会在其上的神秘袈裟,还其本来面目。二是许多门派也喜欢依附名家正传之说,如太极拳、形意拳、八卦拳等有所兴起,开始概称为“内家拳”。上世纪30年代,唐豪专门到宁波铁佛寺考证内家拳,未寻到踪迹,亦认为此拳成“广陵散”了。这也许为后人附会内家拳有了更大胆的理由。

浙南永嘉倪清和先生(1916年生,1949年移居中国台湾)著有《内家拳技击篇》(1984年由中国台湾华联出版社出版)、《内家拳拳法篇》,自称其术为“浙东嫡传”,其法传自陈州同,甚乃上至张三丰。

《中国武术百科全书》 (1998年)介绍内家拳时,还采用《四川体育史料·武术专辑》载内家拳源流:清朝末年,天津“兴顺镖局”镖师张午亭(自言松溪九代孙),护送清廷命官戚年赴四川庆府(今南充地区)赴任。张抵后练拳将“松溪内家拳”授予南充陈晓东,后陈晓东又传二子伯庸与季康。故此拳在南充影响较大。当地人称之为“陈家拳”。后人又附会此拳为松溪内家拳。附会的还有武当内家拳、吴氏太极拳常式老架的汪波先生所称“四明松溪派内家拳”,以及宁波镇海南拳师费华胜先生所称的“单氏南道门十三路内家拳”、杨氏太极拳名家沈寿和王志远“内家拳王征南流派”等。

要辨清内家拳真正的传承关系,要从传人、拳法、拳理、命名等几方面展开辩证论述,下面主要对倪清和的“内家拳技击”、四川松溪内家拳的传承附会作一辩证梳理。

1、倪清和《内家拳技击》辩证

《内家拳技击》以陈州同撰写的《内家意旨心传》为主导,归纳列述了“内家长拳拳法总诀”,集中阐述了粘手法和“十段连锦”。《内家意旨心传》先以张三丰口气写了一段文字,其自幼侍伺希夷先生(陈拓),梦太上玄元皇帝(老子),一更之间杀贼百余,似自《王征南墓铭》演化而来。陈州同师承关系倒推为:陈州同——王岳峙——玄玄子张全一——冯一元——臧性初——逍遥道人单真——陈中规——龙啸天——张三丰,这个传承显然经不起推敲,因为玄玄子张全一就是张三丰,因张三丰又名全一,号玄玄子、三丰子;《王征南墓志铭》亦明确陈州同从王宗受之。“内家长拳”,其拳理重在虚灵、致柔、舍己从人,其手法强调粘、用松劲,皆与太极拳相符。因而,从总体来判断,它是取义于黄宗羲、黄百家对内家拳的记载、描述后,参考太极拳演示动作而发展出来的拳法。

从内家拳发展演变来看,张松溪是较公认的内家拳祖师爷。沈一贯(1537-1615)与张松溪属同时代宁波人,他的《搏者张松溪传》为最可靠文献记录之一,文中张松溪的“勤、紧、径、敬、切”(或敬、紧、径、劲、切)五字密诀是内家拳最典型的标志之一。而“紧、径”两字又是对击刺之术的描述,是谓内家拳法真正成型之前为击刺术之四明长剑技。而到1669年,内家拳大师王征南去世,黄宗羲为其写的《王征南墓志铭》首次提出“内家”之说,以别少林之外家。加之判定内家拳的典型标志——五字密诀、阴阳十八法、十二成一,陈州同都无,故陈州同拳法至多为内家拳成型前的雏形。

何光新在《陈州同与内家拳》(《武当》2013年第3期)一文中写到:据中国台湾的赵闻起先生所著《内丹功》(1987年2月中国台湾中华书局出版)所述,陈州同(1488年出生),字同洲,晚年自号瓯江钓叟;又说:陈州同传子陈幼同、外甥孙敬芝。中国香港人史美雄《内家拳法与张三丰》(《武当》2013年第5期)称:孙敬芝是陈州同的外甥,孙敬芝将武功传给儿子孙开祥,即《宁波府志·张松溪传所》说的孙十三。而《搏者张松溪传》说孙十三老为“大梁街人,性粗”,早年是否在温州学拳于陈州同,需要进一步考证。如果能够将张松溪与陈州同的师承关系牵上,是非常有意思的事,当然这需要进一步考证。

2、四川松溪内家拳辩证

四川南充陈晓东(1871-1934)原籍天津,随父入川为

官,定居南充,是当地技击名家。他的拳术,当地人称“陈家拳”,又说是松溪内家拳,可能是为自己的拳术归属名门正派、渊源流长而附会。

《中国武术百科全书》(1998年)引《四川体育史料·武术专辑》的“内家拳(又称“松溪内家拳”)与《四川武术大全》(1989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)的“松溪内家拳”介绍,都说陈晓东师父是天津镖师张午亭,他自称为松溪九代孙,将“松溪内家拳”传于陈晓东。而沈一贯《搏者张松溪传》:“张终身不娶,无子。”足见“九代孙”之说法靠不住,这样也就掐断了四川武术之松溪的传承来源。

陈晓东长子陈伯庸(1891-1975年)的再传弟子王维慎(1914年生)在《松溪派内家拳的本源和发展》(《北京体育》武术专辑《武魂》1983年)一文中说,张松溪生于浙江温州,卒于贵州玉屏,终年一百一十多岁。张松溪过长江、黄河流域一带,接受了“僧、岳、杜、赵、洪、智、慧、化”八家的拳术,融化贯通后成了武当松溪派拳术;又说晚年,张松溪到过川黔、川湘带,四川秀山人何氏得其传,何氏后代又把松溪之技传给了陈晓东。

而张松溪是宁波人,活动轨迹只在宁波,未有史料证明张松溪到过长江、黄河流域、川黔、川湘一带,包括武当,因而这一传承关系明显系附会之说。他所介绍的张松溪融汇“僧、岳、杜、赵、洪、智、慧、化”八家拳术的而自创一派的拳术,反而间接说明陈晓东拳术确与这八家拳术有关,而与松溪无关。

游明生(1952-2008),四川南充人,师承陈晓东长子陈伯庸弟子李良皓、陈晓东儿子陈季康等学练拳术,后又去了武当,被称作武当松溪派传人。那么,“武当内家拳”也就是从四川“松溪内家拳”再附会而来。他在《秘传内家拳精选》(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年出版)中,又套用王维慎《松溪派内家拳的本源和发展》说法,又加上“陈晓东在继承了松溪内家拳后不断丰富和发展,形成了今天的‘陈门内家拳’”。他明明在书中已知黄宗羲《王征南墓志铭》、黄百家《内家拳法》《宁波府志·张松溪传》,又附会出了“陈门内家拳”,非常明显,是为自己“武当松溪派传人”或“武当内家拳”作附会铺垫。他的内家拳入川说,同样出自《四川武术大全》及王维慎的文章。

向陈晓东学过拳术的武术家、四川省武术协会原副主席赵子虬(1897-1996)在四川省武术协会主编的《峨嵋武丛》上写的《四川南拳三十六闭手及其他》一文中将“僧、岳、杜、赵、洪、智、慧、化”八大拳种归属为四川南拳一系,其中杜门盛行于川北、南充地区,陈晓东老师的套路即是杜门。陈晓东谈:“杜不是杜姓发明的,而是杜绝、杜止敌人进攻之意,特点是少用拳多用掌,封闭严密,善使柔劲。”此说,应当为可信,这样又否定了松溪内家拳的历史传承。

《武林》杂志1983年第5期有一文《峨嵋武术八大学术版

门》,介绍“杜门”时,明确说:“四川陈晓东老师的套路即属此门。”“杜门流行于川北、南充一带,拳种有问津拳、鹞子拳。”四川省武术协会原副主席王树田(1918-2005)即擅长杜门问津拳。

同理类推,汪波、费华胜、沈寿、王志远的“内家拳”,他们不仅在技术上出现了黄百家内家拳拳谱记录的所犯禁忌,而且关于张松溪、单思南、王征南、黄百家的师承体系也不符合史实,明显为附会而来。

内家拳是中国武术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拳种,它是属于宁波的地方拳种,沈一贯《搏者张松溪传》、黄宗羲《王征南墓志铭》、黄百家《王征南先生传》都出自宁波。内家拳虽然一度在宁波衰落甚或隐踪,但它对中华武术影响甚广,它的拳理、拳法与上述几家拳术迥然不同。经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等专家考证,内家拳祖师爷张松溪传叶继美,叶继美传陈贞石,陈贞石传夏枝溪,夏枝溪传夏清流,夏清流及后氏居浙东四明剡源地区,以家传方式始终传承着内家拳,夏家民国时期的内家拳代表人物为夏明土,其家收藏有叶继美弟子吴昆山的《拳勇论语》,夏明土之孙、内家拳第十三代传人夏宝峰当前在宁波公开传授内家技艺,传承着古老又正宗的内家拳。

参考文献:

[1]周伟良.试论明清浙东内家拳的拳理技法及文化

价值[J].北京体育大学学报,2009,(12).

[2]杨建营.内家拳传承脉络及当代发展[J].体育学刊,2017,(4).

[3]杨建营,林小美.浙东内家拳发展研究[J].体育文化导刊,2015,(4).

[4]康戈武.中国武术实用大全[M].北京:中华书局出版社,2014.

[5]龚鹏程.武艺丛谈[M].济南:山东画报出版社,2009.

[6]赵子虬.四川南拳三十六闭手及其他[J].峨嵋武丛(第1辑).

[7]蜀中.峨嵋武术八大门[J].武林,1983,(5).

[8]王维慎.松溪派内家拳的本源和发展[J]//北京体育武术专辑.武魂,1983.

[9]毛银坤.四川武术大全[M].成都: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9.

[10]《中国武术百科全书》编撰委员会.中国武术百科全书[M].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,1998.

[11]倪清和.内家拳技击篇[M].中国台湾华联出版社,1984.

[12]游明生.秘传内家拳精选[M].北京: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,1993.

[13]史美雄.内家拳法与张三丰[J].武当,2013,(5).

[14]何光新.陈州同与内家拳[J].武当,2013,(3).圜


版权所有:宁波内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手机版